
隨著我國海上油氣工業的開發和生產,在渤海、南海等海域已有數十座的海上建筑群。在惡劣的海洋環境條件下,這些鋼結構不斷受到侵蝕和破壞。風、浪、流和冰載荷的長期作用、暴風雨條件下飛浪對甲板的沖擊、機械撞擊所致的構件損傷,波浪引起的樁基運動、不盡合理的設計準則、損傷構件的未能及時修理、桿件的腐蝕、海床淘蝕的影響以及海生物的增長等原因均可增加平臺所受載荷,減小平臺承載能力,最終導致平臺結構的倒塌。因此,對海上平臺結構進行安全性評估顯得尤為重要。當前,主要有兩種安全評估法被廣泛應用,一是結構極限強度與結構壽命期內最大載荷之比,另一個則是用統計方法來估算倒塌的概率。這兩種近似方法中,環境載荷作用下結構極限強度的估算是其中關鍵之一。
結構的極限強度,是指對結構不斷增加環境載荷來計算其受力及變形狀態,直到結構不再承受更高載荷為止。分析中,不僅應考慮強度的塑性和大位移的因素,而且還要考慮單個結構桿件剛度變化的影響,如屈曲或塑性。這樣的局部破壞能引起內力的重新分布,從而使結構顯示出較高的非線性特征直至結構極限倒塌。在這方面國內外學者已作了大量的工作。Setwart以實例說明了估算平臺結構極限承載能力的方法,從而對設計準則方法加以補充,即確定評估現有平臺結構完整性的準則。Tiuts分析了64m水深的導管架平臺在不同的波作用下的儲備強度率,給出了結構破壞和基礎破壞的極限載荷。Zayas考慮了一個1:6尺寸的二維框架模型,試驗了在地震載荷條件下結構的非線性特性,結果是其破壞形式主要是桿件的塑性屈曲。Grenda給出了六個真實平臺尺寸的K型框架試驗報告。Moan給出了海洋平臺可能損傷條件的簡單描述,對于非線性倒塌分析給出了兩種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理論基礎。Clawson分析了8腿海洋平臺結構的倒塌分析。Ueda提出了一種有效的方法—理想結構單元法。ISUM來估算極限強度。方法中考慮了應變硬化、損傷效應和局部殼屈曲等非線性特性。其在海洋平臺結構的應用中,還考慮了桿件、節點及結構整體的非線性特性。Van研究了墨西哥灣平臺部分損傷結構,統計預測了風載荷,使用了非線性推倒技術破壞后果的極限倒塌載荷。Lalani提出了三步結構整體估算過程,進行了平面框架的倒塌分析。
然而,對海洋導管架平臺這樣一個復雜的結構來說,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可達幾百個節點,上千個自由度,使用復雜的分析程序來完成整個平臺結構倒塌分析,既需要大型計算機,又需占用大量CPU,這樣的分析一般來說是不適合日常使用的。
應用“桿件替代”法來完成“推倒”分析是一種需要大量手工勞動的細致工作,它不需要復雜的非線性分析程序,只需線性分析程序即可完成。在此方法中,每根桿件假設具有線性特性,直到達到峰值承載,然后,桿件載荷下落到一個殘余的值,這樣,桿件的后峰值特性能從完全塑性到完全脆性變化(如圖所示)。一旦桿件達到它的峰值載荷,在模型中,它被人工地用殘余載荷替換。此方法的主要缺點是:它不能考慮連續的強度退化,且得到的極限強度趨于保守;手工操作時間多。Nordai用桿件替代法計算了8腿鋼結構導管架平臺口,在考慮桿件具有連續的后屈曲特性的前提下,Pike給出了另外一種桿件替代法.〕,即屈曲后桿件載荷下降的過程。雖然此方法更精確,但要求大量的線彈性結構分析。當用于模擬重復的桿件破壞時,此方法較繁瑣。
Stewart給出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模擬系統,使傳統的線性分析程序 (SACS.MARCS等)能用來完成框架倒塌特性分析。倒塌模式主要是支撐桿件軸向破壞(屈曲或屈服)或樁軸向破壞(拉出或傳透)。桿件的非線性特性數據由用戶描述,非線性問題被減小到尋找一組桿件端部力。在組如側耐合載荷條件下,強制線性系統模擬非線性系統的特性,由于在倒塌機制中有限幾根桿件起作用(一般十根左右),所以即使對大的結構來說,一組約束力也是相當小的。這個方法比復雜的非線性分析程序有幾個優點,其中之一就是簡單易行、節省時間,使用非線性乘程序需要幾個月的復雜結構倒塌分析,利用這個方法僅用幾天時間就可以完成。Setwart文中分析計算了平面框架的極限強度,并與用非線性程序USFOS計算結果進行了比較,結果相當吻合。我們用線性迭代法進行平臺倒塌分析,并計算兩座平臺結構的極限強度。
專業從事有限元分析公司│有限元分析│CAE分析│FEA分析│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
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
本文出自杭州那泰科技有限公司www.337488.com,轉載請注明出處和相關鏈接!

手機直線:
咨詢熱線:0571-56211150







